1、从何着手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及其决策方案?
首先应根据《情景设定》基本内容,结合自身管理风格,形成一定的企业经营战略思想。例如:拟通过扩大企业规模、实施规模经营、采用薄利多销,还是维系适中规模、采用优质高价? 应尽快形成一条清晰的企业经营战略思路, 由粗到细, 逐步细化。 周期方案决策时,应先围绕周期形势变化,测算周期市场需求;进而分析竞争企业经营状态,拟定有效应对策略;最后结合企业自身经营条件,作出周期的决策方案。具体决策时应从市场促销手段运用决策入手,突出以销定产;然后通过生产能力调整,确定产品的生产数量;进而计算物料需求,确定物料采购批量;最后进行方案预算,确定周期中期贷款,测算方案经营成果。如果方案成果不理想,则可通过分析预算数据,优化周期决策方案,直至取得较好成果。因此,这又是一个反复测算、不断优化的决策过程。
2、为何实际市场容量变化感觉与形势报告不符?
周期形势报告给出的仅是市场容量变化基数,其实际值还会受到各企业促销手段运用的影响。例如:假定所有的企业均降价,则理论上的市场容量会在给出的基数上增大;反之,则会缩小。又如,假定所有的企业都增加广告费用投入,则市场容量也会增大,这样就会感觉与周期形势报告不符,事实上也是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动态变化过程,力求和实际市场变动情况尽可能地一致。
3、周期市场容量是指数量单位还是货币单位?
周期市场容量是以货币为单位的。例如:初始周期(第0周期)市场容量是指 2300万元而非 2300万台。这是因为就市场竞争而言,产品销售数量多少还不足以说明多少问题。产品销售价格可以定的很低,销售量也很可观,但销售总额却有可能也很低,就竞争策略比较而言,并不占据主动。
4、决策过程中,能否看到竞争企业决策方案?
不能。竞争企业决策方案数据相互保密,只能通过"显示竞争结果"和"显示评价总表"模块查看已经计算过的竞争企业上一经营周期的一些决策和结果数据。如需了解更多的竞争企业决策方案数据、中间计算数据和竞争结果数据则需购买市场调研报告。
5、每一经营周期决策时间是多少?如何掌握?
每一经营周期决策时间多少是由主持人设定的。根据不同的阶段的比赛会有所不同,请留意"比赛进度查看"内的时间安排表。在比赛主界面的右下方会提示本周起的结束时间。应在规定时间内递交决策数据,否则,决策时限一到,数据将无法再上传。
6、四个促销手段中哪个对产品销售影响最大?
不能简单地说哪个影响最大。例如,即使对同一需求曲线而言,在不同价格点上的弹性系数也是不一样的,在弹性系数绝对值小于 1 的价格范围内,价格变动对产品销售的影响就较小;反之,则影响就会较大。又如,对同一以指数函数为形式的广告效应曲线而言,显然,在二阶导数为 0 的拐点附近,广告投入变化对产品销售影响较大;而在两端则影响较小。但总的来说,四个促销手段中的价格变化对产品销售影响最为敏感。
7、四个促销手段运用,对后续周期有何影响?
四个促销手段中,产品价格、广告投入、销售人员当期见效,当期有效,惟有产品质量形成的品牌效应,会对后续各个周期的产品销售产生影响,其影响以40%的比例向后递延。例如,假定某一企业在某周期投入的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总费用为 2 百万元,产品质量等级被评为一等,在下一周期仍欲保持一等的话,在销售量、销售额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只需再投入提高产品质量的总费用为2×(1-40%)=1.2百万元即可。
8、产品质量等级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提高?
产品质量等级评定,与投入的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总费用有关,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企业研发人员工资总额、其他研发费用的投入和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80%的社会福利部分。其中,工资总额80%的社会福利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数,大于该基数的社会福利部分实际上是加到了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总费用中;反之,小于该基数的社会福利部分实际上是被从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总费用中扣除。一般而言,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总费用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每提高2个百分点,产品质量等级将会上一个等级。
9、理论和实际市场占有率为什么会有不一致?
这是因为理论市场占有率是由本企业的产品价格、广告投入、销售人员和产品质量四个促销手段运用和竞争企业促销手段运用强度比较后形成的;而实际市场占有率的形成却与各企业实际可供产品数量有关。当某企业因产品生产能力不足,无法生产出足够产品投放市场的话,就会供不应求,造成销售损失,出现实际市场占有率小于理论市场占有率的情况。而当竞争企业有多余产品时,未被满足的消费者就会转向购买竞争企业的产品,从而出现竞争企业的实际市场占有率大于理论市场占有率的情况。反之。亦然。
10、为什么有时价格越低,市场占有率反而更低?
市场占有率是根据销售额来计算的。除价格因素外,还有广告投入、销售人员、产品质量等非价格促销手段的运用均会影响到产品理论市场占有率。虽然销售价格很低, 但同时非价格手段运用很弱, 理论市场占有率也就不会高。 或者销售价格很低,理论市场占有率很高,但由于企业产品生产产量不足,供不应求,销量减少,价格低了,实际市场占有率可能反而更低。
11、决策表格中一般市场产品计划量是何含义?
一般市场产品计划量是指企业打算投放一般市场参与竞争产品的计划生产量,不包括中标产品数量、特殊产品数量及上一周期生产尚未销售出去的库存产品数量。一般市场产品计划量倘若超过企业的生产能力,系统将自动实行加班,但加班最多只能加到原有能力的10%。一旦实行加班,将会形成固定费用30万元和生产人员工资总额25%的加班费用。
12、使用生产人员合算,还是使用机器人合算?
生产人员可以用于加班,生产人员增加或减少调整较为灵活,但生产人员费用较高,除工资费用外,还有社会福利费用;机器人每周期以折旧方式进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较低,但一次购买投入的费用较高,过量使用机器人会形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较高的利息负担。
13、原有的四条生产线在第七周期还能否使用?
原有的四条生产线在第六周期已经全部提完折旧,在第七周期已经不再折旧,但在第七周期生产线依然照样可用,且假定能力不受影响。
14、经营中资金不足,可否动用总的利润储备?
资金和利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企业经营不善,出现亏损,但仍可通过贷款等方式获得大量资金,造成经营周期资金过剩;也可以虽然经营赢利,但因有大量投入,造成经营周期资金不足。当然,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经营状况很好,收大于支,赢利丰厚,资金就可积余,用于企业经营开支;反之,经营亏损,入不敷出,就会造成资金不足。经营中资金不足,不可动用总的利润储备,因为总的利润储备已经转移。
15、从哪里可以知道每一周期的自有资金数额?
每一经营周期的竞争计算结束后,各企业均可查看企业报告。在其中的"资产负债合计报告"报表右边的上半部分,给出了自有资金的各项内容,将其累加即可得周期自有资金数额。
16、每一周期可以用于企业经营的资金有多少?
上周期期末转为本周期起初的起初现金、上周期销售产品尚未收回销售收入的20%和本期拟销产品销售收入的80%。其中,上周期销售产品尚未收回销售收入20%的数额即为上周期资产负债表的债权;本期拟销产品销售收入的80%,则只能进行测算。这些资金可以理解为周期初一开始就已可使用一部分,尔后是滚动收取和使用。 只有当所有收入资金不能满足所有支出需要时,差额部分才是需要中期贷款的数额。
17、第七周期的中期贷款是否需当期还本付息?
从理论上来说,第七周期(最后一个周期)的中期贷款还本付息均需在其下一周期进行,但因决策仿真只进行七个周期,所以第七周期的中期贷款还本付息这里就不再体现。然而,在评定成绩时有一项指标为"周期贷款总额",其中包括了中期贷款数额,评价权重占了24分,故中期贷款过多,评价总分就会受到明显影响。
18、决策方案预算和实际计算间为何会有差异?
因为企业决策方案预算时没有考虑竞争,是建立在企业生产产品可以全部售完的假设基础之上的,或是建立在根据自身推算设定出竞争企业可能采取的决策方案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与竞争企业的实际决策仿案显然是有差异的,因而导致决策方案预算和实际计算之间产生差异,有时这种差异还会很大。
19、最后得分是周期平均还是以最后周期为准?
最后得分以最后周期的分数为准。这是因为截至到每一周期的评分都已经考虑到了综合的企业经营状况。当然,有些数据是看当期的,有些数据则需看累计的。例如:总的盈亏累计、累计贷款总额、企业资产负债等,这些数据已经是累计的了,所以只看当期;而周期支付股息等则是分散的,所以需将其汇总,应该是看累计的,也可以理解为是看各个周期的平均值。
20、管理合理化费用投入能否减少管理人员数?
不能。管理合理化费用投入可以降低管理人员费用,其中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社会福利费用,但不能减少管理人员数量。这可以理解为通过管理合理化费用投入,释放出了更多的管理人员工作效力,可以承担着更多的工作,从这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节省了一定的费用。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合理化费用投入与生产合理化费用投入不同,即要么不投,要么投入 15万元,或是30万元,或是60万元。因为其效应是间断的函数关系,例如:投入29.9万元和投入15万元,或投入59.9万元和投入30万元,效果都是一样的。
21、中期贷款有无限制?周期最多可贷多少?
中期贷款的数额有一定的限制。中期贷款限额由企业的自有资金确定。系统设置的中期贷款数额一次最多不得超过自有资金的5倍,或100百万元(即 1 亿元);若自有资金总额已经很少,总额的5倍尚不足10百万元,则最多可贷10百万元(即1000万元)。
22、何谓"产品库存变化"?其值怎样计算?
产品库存变化是指期末库存产品的制造成本总额减去期初库存产品的制造成本总额。如果相减结果为正,则意味着本期产品库存增加,产品库存增加的部分应以其制造成本为价值加入到本期收益中,此时其值之前就应取加;如果相减结果为负,则意味着本期产品库存减少,已经销售掉了上期的部分库存产品,而这部分被销售掉的产品在上一周期已经以其制造成本为价值计算过了一次收益,为避免重复,就应从本期收益中减去,此时其值之前就应取减。
23、总的盈亏累计是何含义?其值怎样计算?
总的盈亏累计是企业周期利润储备累加和企业周期亏损结转后的总和。周期利润储备系指企业经营收入扣除所有成本费用,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缴纳经营所得税收,划除支付股东股息后的企业利润留存。如企业经营状况较好,总的盈亏累计呈现正值且逐步上升;反之,将会出现亏损,亏损将被累计,并在评分中将会抵冲总的利润储备,致使总的盈亏累计逐步趋向于负值,进而呈现负值。
返 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