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优化决策


由营销优化决策过程已知,E型产品的变动成本为556.8元,在一般市场上,当其销售价格为875元时,销售量为6000台,显然,条生产
线的生产能力已远不能满足需要。但如再增加购买一条生产线,总数达到六条,则需增建厂房,并需增加聘用生产人员,增加购买物料数量
等,一次性的投资额将会太大,因此,确定生产线购买数维持在条。另外,据第 1 周期(创业周期)形势报告,用户大批量订购产品为B
型,该产品生产不需要附件,且辅助生产材料仅需 28元,则该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

单位变动成本= 材料直接成本+加工直接成本=(100x110%+28)+[30000x105%x(1+80%)]÷280= 138+202.5=340.5(元)

用户给定的B型产品单位订价为950元,则E型和B型产品单位边际贡献分别为:

E型单位边际贡献=875-556.8=318.2(元)
B型单位边际贡献=950-340.5=609.5(元)

由创业构建决策中的生产构建决策已知,创业周期维修保养费用投入为50万元,维修保养系数为0.98,合理化费用投入为200万元,合理化系
数为1.09,则总的生产线可使用能力数为:

创业周期生产线能力=6500×5×0.98×1.09≈34716(单位)

依据市场周期形势,设一般市场上E型产品生产量为x1,招标产品为x2,特殊产品为x3。由于第1周期(创业周期)没有中标产品,所以应
有招标产品数量x20。由此,对应的生产优化决策模型为:

运用单纯形法求解,可解得不同产品产量为:x130216,x20,x35000

由此, 可以进一步地计算出不同产品生产需要的生产人员数、合计数及应招聘数:

E型生产需要人员数=30216/250=120.86 (名)
B型生产需要人员数=5000/280=17.86 (名)
生产人员需求合计数=120.86+17.86=138.72≈139 (名)

该决策结果与创业构建决策中生产构建决策的结果相同,具有一定的偶然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已经引进了规划模型作为优化决策方法,这
一优化决策方法可延用于之后的各个经营周期。

由创业情景设定可知,一个机器人可代替一名生产人员。考虑到购买机器人可提高创业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且相对于聘用生产人员所形成
的成本费用而言,是较为经济的。所以,采用创业构建决策中生产构建决策已经考虑的策略,可考虑一次性地购买10个机器人,其余生产人员
的能力需求数,可通过招聘生产人员而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