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查看市场周期形势,分析竞争企业可能采取的经营战略和销售策略后,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即可填写企业决策方案表单,就产品价
格、广告投入等24项数据作出决策,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经营决策方案填写表单
表中24项决策数据填写被划分为了五个大类,分别为销售、生产、采购、质量和财务。每项决策数据涵义在上一模块《创业情景设定》中均已有介
绍, 更为详尽的决策原理和方法请参见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配套教材《现代企业决策与仿真》,这里给出的仅是简要说明。 填写时点
击表中各项目内容,可看到简要的帮助说明。
1. 一般市场价格
指由学生所拟定的一般市场(竞争市场)、一般产品(E型产品)的销售价格,对产品市场销售量影响很敏感。价格拟定时应统筹考虑市场需
求容量、竞争企业可能采取的营销策略(价格)和本企业产品成本。
2. 广告费用投入
指在一般市场上为促进E型产品销售而应拟定的广告费用投入,可增加产品竞争力。须注意投入力度应与期望产品销量增加成正比,并适度控
制其有效投入范围,一般不应超过可能达到的销售额的百分之十五。
3. 销售人员个数
指在一般市场上为促进E型产品销售而应拟定的销售人员数量,每经营周期须重新聘用,可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注意聘用人员有效数量,形成
的销售人员工资费用总额一般不应超过可达到销售额的百分之十二。
4. 市场和生产研究报告
指如选择"Y ",竞争计算结束时可多获一份市场调研报告,内容涵盖各企业主要决策数据、中间计算数据和竞争结果数据,可供企业在进行下
一周期决策时, 更好地作深入分析所用。获得报告须花费20万元。
5. 附一、投标价格
指如周期形势表明有招标产品,则各企业均可投标,招标产品为E型,只有一个企业可以中标。投标价格最低的企业中标,若有几个企业价格
同时为最低时,理论市场占有率大的企业中标,若这些企业的理论市场占有率也相等时,则将由这几个企业平均均分招标产品。中标产品的生
产、销售及结算均在下一周期内进行。
6. 附二、特殊产品数
指如周期形势表明有特殊产品订购,相当于企业有一大的订单,数量和价格由订单用户给定,各企业可就该订单产品的生产数量作出决策,可
多可少,但最多不能多于用户的订购量。此时,销售量等于生产量。
7. 购买原材料量
原材料单价将随订购批量的增大而降低,可大幅度地降低产品成本;但较大批量订购又会加重支付能力和利息费用负担,即使是自有资金也应
考虑机会成本。但本系统中的大批量订购对降低成本还是很有效的。
8. 购买附件量
附件单价将随订购批量的增大而降低,可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但较大批量订购又会加重支付能力负担和利息费用负担,本系统中大批量订购
对降低成本还是很有效的。需注意的是特殊产品的生产不需要附件。
9. 科研人员招收数
指通过招聘新的科研人员来增强研发力量。科研人员实有数、改进产品费用和超过80%职工社会福利费用的合计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进
而会对产品被评等级和市场销量产生影响,一般不应超过可能的销售额的百分之十二。其中,科研人员的招收数系指新增加数,改进产品费用和福利费用需每周期重新投入。
10. 科研人员辞退数
指通过辞退原有科研人员来减少其数量。科研人员实有数的减少,会影响促销手段运用强度、产品被评质量等级和产品市场销量,所以,须谨
慎辞退。科研人员被辞退后,所剩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否则,会造成产品质量和产品销量的迅速下降。当然,科研人员辞退可以减少经营费用的投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11. 产品改进费用
指为改进产品质量水平而投入的费用,与科研人员实有数和给予的职工社会福利费一起,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进而会对产品被评等级和市
场销量产生影响。该项费用需每经营周期投入且不得少于20万元。
12. 一般市场产品计划量
指拟投放一般市场的E型产品的计划生产量,不含中标产品。如果企业生产能力不足,系统将会自动实施加班,但通过加班,能力最多将被提
高10%,并会形成相应的加班费用;设备加班费用为30万元和人员加班费用为生产人员工资总额的 30%。 再超能力已被提高了 10%后的产品,企业将无法再生产。
13. 生产线投资数
生产线能力不足可以投资新的生产线。增加一条生产线可增加生产能力6500个单位,增加一条生产线的一次性费用投入为400万元。一
座厂房只能放置五条生产线,生产线如多于五条,就需扩建厂房。扩建厂房一次性投资为400万元,新扩厂房最多只能再放五条生产线,厂房的扩建是由系统自动进行的。
14. 生产线变卖数
如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过剩,可以考虑变卖生产线。生产线变卖时,企业可得到账面净值30%的报废变卖收入,变卖的生产线在周期初就已不
可再使用。一般而言,变卖生产线是不经济的,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15. 维修保养费用
维修保养费用投入多少,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线的实际生产能力。可通过维修保养费用投入多少来调节生产线的实际生产能力,以使其和企业生
产计划的需要相适应。维修保养费用必须在每一经营周期重新投入。
16. 生产合理化投资
如欲提高企业设备生产能力,扩大产品生产数量,也可考虑通过投入生产合理化费用来实现,使生产线在可供支配时间内发挥出更多的生产能
力单位。生产合理化费用投入会被累计,即一次投入,将始终有效。
17. 生产人员招收数
如欲提高企业生产人员生产能力,扩大产品生产数量,可通过招聘新的生产人员、增加生产人员数量来实现。新招的生产人员在周期初就可投
入使用。计算应招生产人员数时,应考虑生产人员的周期自行流动。
18. 生产人员辞退数
如欲降低企业生产人员生产能力,减少产品生产数量,可通过辞退原有生产人员、减少生产人员数量来实现。辞退了的生产人员在周期初就不
可再被使用。在计算辞退的人员数时,应考虑生产人员的自行流动。
19. 购买机器人
如欲弥补生产人员能力的不足,扩大产品生产数量,同时为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也可考虑购买机器人。购买一个机器人可以代替一名生产人
员,一个机器人的一次性购买费用为32万元。机器人不可用于加班。
20. 社会福利费用
支付职工的社会福利费用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人员自行流动数、产品质量评等和次品返修、报废费用等,历史平均为工资总额(不含
销售人员)的80%,它可被提高或被降低,但最低不能低于65%。
21. 中期贷款
企业资金不足时可向银行借贷、期限为一个经营周期的款项,即本周期的贷款在下周期内必须还本付息。一次贷款最多不得超自有资金的5倍
或100百万元;若5倍尚不足10百万元,则最多贷10百万元。
22. 购买有价证券
企业经营如有多余现金,可向银行购买有价证券。有价证券购买期限为一个经营周期,即本周期购买的有价证券,下一周期系统自动归还,并
附有6%利息。需注意的是,切忌在尚需贷款的同时购买有价证券。
23. 计划支付股息
指企业计划支付股东多少股息。竞争计算结束,如企业经营有足够盈利,系统即按企业决策从税后盈利中支付股东应有股息,并按企业支付股
息合计结合评分权数算出得分。如企业经营亏损,则股息无法兑现。
24. 管理合理化投资
管理合理化投资可按百分数比例减少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需注意的是,管理合理化投资与费用节省之间的关系为间断性的函数关
系,各档次的合理化费用投入均应投在节点上且每一周期需重新投入。
友情提示:
1. 在填写决策方案过程中,点击各项决策数据所对应的项目内容,即可获得相应的概要决策帮助。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概要帮助和上述概要
说明均较粗略,更为系统的、更为详尽的内容请参见《情景设定》。在拟定决策方案前,务必详尽地了解这些基本条件设定及其变化对市场销售、生产计划及经营成果的影响。
2. 决策方案拟定时,为保证竞争计算得以正常进行,决策数据的填写均被限于了合理的范畴之内,需要注意的是生产人员的招收、辞退的限
制,除须考虑满足竞销产品、中标产品和特殊产品的生产外,还须考虑生产人员自行流动、原有生产人员数量基础、社会福利决策比例对生产
人员流动的影响及企业应当承担的社责任等因素的影响等。鉴于这些影响的不确定性,所以,生产人员招收、辞退限制的总体计算原则如下。
(1)各个不同周期的生产人员的一次性招聘数不得超过200人;生产人员的一次性辞退数不得超过200人。
(2)第一周期生产人员招收数和生产人员辞退数合计计算后不得少于30人,以保证各类产品生产的需要。
(3)第一周期后各周期生产人员招收数、辞退数及期初人员数计算合计不得少于期初人员的30%或30人。
3. 决策方案拟定后,通过点击"预算"按钮(或是进入工作站主菜单点击编号3按钮),即可测算一定企业决策方案下的经营成果,并可查看预算成果数据和评价总表数据,通过分析预算结果,调整方案,再行预算,反复如此,直至取得满意方案。如预算关闭则无法预算。方案确定后根据
各版本"提交"方式,勿忘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