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评价总表


无论何种版本,周期竞争计算结束后,点击工作站系统主菜单界面椭圆环中的编号6按钮(预算时也可以是企业报告主菜单中的"生产经营评
价总表"按钮),即可查看本周期一定决策方案下的企业经营成果评价总表数据。评价指标共含有三大类:市场类、生产类和财务类,配以各
项指标权数,以相对比较法计算出各项指标小计分,最后再累加成企业评价总分,供各企业从总体上评价所作方案优劣分析用。


1、指标权数查看

各指标的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指标权数来进行的。系统给定以一初始的评价指标权数体系,根据各个不同专业、不同应用场景需要,主持人可能
会调整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因此,各参赛队务必查看清楚指标权数体系构成。同时,各参赛队得分和名次是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相比
较而产生的,因而,如有一参赛队经营成果领先甚多,会将其他参赛队的得分和名次拉开。初始指标权数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评价指标权重



2、评价总表分析

根据各个企业填写的经营决策数据、系统计算的经营中间数据和经营成果数据,评价总表按市场类、生产类和财务类三大类进行了划分,结合
各评价指标权数,计算得各指标的小计分后,再累计成综合分。各周期的评分,涵盖和考虑了前面各周期的成果,所以,当决策仿真进行到某一周期时,给出的综合评分和名次,均应以该周期为准。如:选择的某
一参赛队的人机对抗决策评价总表,如图2至图5所示。

图2   市场类指标


图3   生产类指标


图4   财务类指标


图5   决策综合评价


在上述决策方案评价总表中,通常"总的盈亏累计"、"周期贷款总额"、"周期支付股息"以及"资产负债合计"仅这四项指标, 依据初设的评价指
标权重,就占据了很大评分的权数比重,分别为:40分、 24分、 10分和 4分,合计为 78分。 其余的二十项指标合计才为22分。所以,各参
赛队应着立于关注于这四项主要指标的得分,一旦这些指标的得分有所提高,也将会有效地带动其它各项指标的得分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各
项指标的评价计算方式不尽相同,有些是将该项指标各周期所得数值累计,再取平均值进行计算的;有些则是不计之前周期影响,只按当前周
期所得数值进行计算的。各项评价指标主要评分原理如下:

1) 在三大类的24项评价指标中,有19项是按各期累计平均计算的,这些指标分别为: 一般产品价格、广告费用投入、销售人员数量、一般
市场计划、一般市场销量、研发投入效应、一般市场销额、理论市场占有、实际市场占有、一般市场产量、生产人员数量、生产线的负荷、生
产人员负荷、周期支付股息、产品质量评价、税前企业盈利、周期缴纳税收、机器人累计数、设备生产能力;有 5项是只按当期所得数值计算
的,这些指标分别为:累积产品库存、总的盈亏累计、周期贷款总额、周期期末现金以及资产负载合计等,因为这些评价指标的以前各周期所
得的数值均已被对冲,对评价企业最终状态的影响不大。

2) 在三大类的 24项评价指标中,有些评价指标与评价权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有些则呈负相关。无论是呈正相关,还是呈负相关,各评价
指标具体计分均采用插值法。 24 项评价指标中,呈负相关的指标只有三项:累积产品库存、产品质量评价和周期贷款总额,其余的均呈正相
关。在呈正相关的指标中,除一般市场计划与总的盈亏累计的评价得分计算较为特殊外,其余评价指标得分计算均以最大值为基准,对应于该
指标最大数值的企业可得满分,其余企业得分呈线形递减。由此,正相关指标得分计算通式为:


获得数值
正相关指标企业得分 =—————— × 指标权数
最大数值

 

由于累积产品库存、周期贷款总额评价与指标数值呈负相关,所以,得分计算以最小值为基准,对应于该指标最小数值的企业可得满分,其余
企业得分呈线形递减。由此,负相关指标得分计算通式为:  


获得数值
负相关指标企业得分 = 1—(—————)× 指标权数
最大数值


3)以图 4所示的财务类数值为例,截至第七周期第二企业的资产负债合计数为 45.44百万元,而计算机企业的资产负债合计数为52.79百万
元,是仅有的两个企业的资产负债合计数数值中最大的,因而该指标的计算机企业得分即为指标权重值,即为 4分;第二企业得分为多少需计算,应用上述得分计算通式有:


45.44
第二企业资产负债合计得分 = ———— × 4 = 3.44 (分)
52.79


又如,截至第七周期计算机企业周期贷款总额为0,是仅有的两个企业数值中最小的;而第二企业周期贷款总额为5.32百万元,是仅有的两个
企业数值中最大的。因而该指标的计算机得分即为指标权重值,即为 24分;第二企业的得分为即为 0,其原理仍为上述得分计算通式。如进 行计算,则这两个企业的计算式为:


0—0
计算机企业周期贷款总额得分 = 1—(————)× 24 = 24(分)
5.32

5.32—0
第二企业的周期贷款总额得分 = 1—(————)× 24 = 0 (分)
5.32


4)如上所述,一般市场计划评价计分虽与指标数值呈正相关,但有一定的特殊性,计算过程如下:

企业计划产量
一般市场计划产量与实际产量比值 =—————————————
企业实际产量


企业比值
企业一般市场计划得分 =—————————————× 指标权数
最大比值


如:依据图2和图3数据,求得计算机企业和第二企业一般市场计划产量与实际产量比值分别为1和1.021,则

1
计算机企业一般市场计划得分 =————————— × 1 = 0.979 ≈ 0.9(分)
1.021

1.021
第二企业的一般市场计划得分 =—————————— × 1 = 1 (分)
1.021


5)如上所述,总的利润储备评价计分,虽与指标数值呈正相关,但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计算过程如下。

(1)如所有企业总的盈亏累计均大于0,则以最大企业总的盈亏累计值为计算基准,采用计算公式为:

总的盈亏累计值
    企业总的盈亏累计指标得分 =———————————— × 指标权数
最大总的盈亏累计值


(2)如企业总的盈亏累计值<0,同时有企业总的盈亏累计大于10,则该企业总的盈亏累计得分0。  对于总的盈亏累计值>0的企业得分计算,则以所有企业总的盈亏累计最大值为基准,计算公式如下:

总的盈亏累计值
    企业总的盈亏累计指标得分 =————————————— × 指标权数
最大总的盈亏累计最大值


(3)如有企业总的盈亏累计值<0,同时所有企业总的盈亏累计大于0、小于10,则令计算基准=最大  值-10。此时,对于总的盈亏累计值<计算基准的企业,其得分即为0;否则,该企业得分计算公式为:

      企业总的盈亏累计指标得分 =︱总的盈亏累计值-计算基准︱/10× 指标权数

 

  由于总的盈亏累计指标得分计算情况具有多样性,所以,不再举例说明,用户可依据实训数据自行测算并理解。

 

6)需指出的是,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给出的评价基础是:研发投入效应。

研发投入效应(%)=Exp ( Xi + X (i-1) × 0.4 )

式中:研发投入效应(%)系指促进产品质量多种费用、代入效应曲线后,产生的销售额增加效应比例。

Xi=研发人员工资+产品改进费用+所有员工(不含销售人员)工资 ×(社会福利费用决策比例—80%)

同理,式中 X (i-1) × 0.4 表示为上一周期多种影响产品质量费用投入的40%将会延伸到本周期产生效应。


7)纵观图 2-5中的企业决策成果指标数据,可以看出:计算机企业和第二企业从决策仿真伊始,均迅速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这在有多
个企业参与的竞争中,可使大部分周期的产品产量超过竞争企业,这无疑降低了企业产品成本,提高了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得以以较低的
销售价格和竞争企业展开竞争,使竞争企业形成较大的库存压力;然而,遗憾的是,从上述评价总表中可以看出,第二企业在取得较大生产
规模的同时,促销手段却未能作及时的调整,仍以较高的价格销售产品,导致了很大的库存量,造成资金周转不畅,尽管在后续周期迅速降
低了产品的销售价格,提高了非价格促销手段费用的投入,但在计算机企业的打压下,已经是回天无力。计算机企业在第二周期,虽然因迅
速扩大规模而导致了较大的亏损,但其却占据了没有库存压力的优势,使得扩大企业规模时产生的较大贷款额迅速下降,有效地减轻了资金
压力和利息负担,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进而导致在总的盈亏累计和周期贷款总额这两项具有最大评价权数的评价指标上形成了明显的
差异,最终导致了这两个竞争企业在最后经营决策评价总分上的巨大差异。